中国的 起重电机产业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,经过了近30年的发 展,期间有过三轮主要的技术改进,分别为70年代引进苏联技 术、80年代初的日本技术和90年代初的德国技术。但总体来,中 国的起重电机产业始终走着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,有着自己清晰 的技术发展脉络。 最近几年,许多终端装备制造业企业,都深感中国工业基础 水平已成为企业提升产品品质的主要瓶颈。而国内起重电机主机 厂商,则较早地开始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实际行动。近两年,以徐 重、浦沅、长起等企业为代表,主机企业不断加大向基础零部件 产业的技术与经营渗透。主要采取了收购经营、技术合作和加强 质量工艺管理等方法,不断促进汽车起重电机零部件的专业化与 差异化。长起改制独立后,加强了与长工集团的成都油缸合作。 而与力士乐液压件、派特控制器等关键部件企业,各主机厂均加 强了部件开发的双向技术渗透,促进了零部件的差异化与专业 化,使之更符合各自主机匹配的特性,促进整机质量性能的提 升。 目前在全球市场上,中国起重电机市场已经占据了突出的地 位,从台数上计算,全中国起重电机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, 占据了56%%以上的份额。2005年,整个产业出口签单将达到300台 以上,出口交货值将达到3000万美元。分别是5年前的510%和 730%。并且其中最为重要的是,徐重在年内首次实现业内的突 破,开始批量向发达国家出口,并在一年之内就占据了澳洲市场 近30%的市场份额。 |